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香港新闻 >

“再工業化”,為香港未來發展儲能

本文发布时间: 2018-Jun-18
本文内容:

2015年11月,香港特區政府組建成立了一個叫做“創新及科技局”的部門,喊出了“香港‘再工業化’”的目標。一個全球聞名的國際金融、航運、貿易中心,一個服務業占本地GDP90%以上、居絕對主導地位的自由經濟體,一個經濟增長率在過去十年比其他先進經濟體高出一倍、發展勢頭正持續向好的地方,為何在早已“去工業化”後又打出了“再工業化”的旗號?沈寂多年的香港制造業真的還有未來嗎?  重塑光輝歲月 再造發展引擎  祛除香港制造業痛點  “工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香港也經歷過輕工業蓬勃的年代,養活了數以百萬計的香港人。”今年2018年3月,香港特區立法會就一項名為“構建全方位‘再工業化’政策體系”的議案進行辯論,參加答辯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如是說。  歷史上飲過工業發展“頭啖湯”的香港,工業根基深厚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作為輕工業中心,其鐘表、玩具、電子等“香港制造”的產品風靡世界,工業產值最高峰時超過本地生產總值的30%,近一半就業人口從事制造業;即便到了2008年,香港工業企業在珠三角地區的雇工人數也曾達1000萬人。  現實情況卻顯得十分“蕭瑟”,經歷近30年生產線持續遷離後的香港制造業,就業人數到2017年只剩95500人,僅占香港就業總人數的2.5%,而占本地GDP的比重則大幅下滑至1.1%。香港工業總會的一項調查表明,就連香港廠商在珠三角地區的雇工規模也銳減至400萬—500萬人了。  香港服裝業的例子很是典型。工業貿易署的數據顯示,香港服裝總出口2016年減少15%,2017年前5個月按年下跌10%,本地服裝出口則大跌46%。  傳統制造業產業優勢早已不再,既有的制造業發展困難重重;舊的發展模式瓶頸顯現,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未培育形成;國際金融、航運、貿易中心的地位也在各方挑戰下壓力倍增。這些都讓特區政府陷於“焦慮”之中,開始探尋轉型發展、“再工業化”之路。  “特區政府提倡‘再工業化’,是期望通過引進和發展適合香港的高端制造業,鞏固香港經濟根基,推動產業多元化,並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。”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工業智能制造首席顧問單銘賢說。  不走過去老路 專註高端制造  “再工業化”起點不一般  60年代,“再工業化”的概念已被西方國家提出。作為一種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,它旨在實現舊工業部門的復興和叠代,促進新興工業的增長。對於香港來說,從“去工業化”到“再工業化”,既是讓香港制造業“涅槃重生”,更意在解決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。  推動“再工業化”,擦亮“香港制造”品牌,也有路徑選擇問題。“新瓶裝舊酒”,再大面積覓地建廠招工,難以成為“地少人貴”的香港選項;另辟蹊徑,就必須克服環境資源要素約束,引進新理念,打造新模式。對此,特區政府說得明白,社會各界心領神會,香港的“再工業化”是個嶄新課題。  “‘再工業化’並非走回頭路,重現香港昔日的工廠年代,更不是要勞工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回流香港,‘再工業化’是建立高增值的制造產業。”楊偉雄多次強調的一句話,清楚標註了香港“再工業化”的內涵。  決心不走回頭路,因為根本走不通。浂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初創企業,其研發的教育類產品頗受香港中學歡迎。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力恒說,他們的產品只有第一代是在香港生產的,其後全部放到內地生產。“沒辦法,香港的制造成本太高,是內地的兩倍。其實第一代產品放到香港生產,也是權宜之計。”  早在2014年,香港工業總會已就是否願意“回流香港”問題訪問過珠三角的641家香港廠商。調查表明,只有2%的廠商願意將公司部分或全部活動搬回香港,而不願意回來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和勞動力昂貴且不足。  楊偉雄曾解釋說,香港“再工業化”進程有四大方向。一是扭轉“去工業化”的趨勢,推動工業研發、工程設計及高增值產業;二是釋放人力資源或勞動力,從事高增值工作或工序;三是協助現有行業利用創新及科技升級轉型;四是創造新的先進制造業及完整的產業鏈,如生物醫藥、機械人技術、智慧城市、金融科技等,並制定相關的發展標準和平臺。“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在未來兩三年內,扭轉制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的下降趨勢。” 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,工業化發展有三種模式或者說三個發展階段,一是代工生產(OEM),二是原始設計制造(ODM),三是原始品牌制造(OBM)。“香港‘再工業化’,只能是OBM,或者是蘋果公司那樣的發展模式,將上遊科研產業化。”  全方位政策支持 多方面服務支援  告別“工業真空期”不是夢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裏,有個“智能產業廊”頗引人矚目。“客戶、廠商、消費者”產業周期、數碼化運作方案、智能生產單元、智能連接器、網絡安全系統,一個“工業4.0”生產企業“樣板間”直觀呈現於觀眾眼前。  在“智能連接器”展區可以看到,一個設備老舊的工廠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(IOT),可以讓老中青三代機器實現聯網整合、“經脈貫通”,原本有“代溝”、不“搭調”的新舊機器全都“時髦”了起來,工廠頓增現代化風采。  為推動香港“再工業化”,近年來該局動作頻頻。從成立“智能制造技術展示中心”到“智能產業聯盟”,從創建“知創空間”,到推出“工業4.0先導項目”,為協助制造企業轉型升級,他們努力提供著各種支持方案。  特區政府“構建全方位‘再工業化’政策體系”還在研究,但也在基礎設施、技術研發應用環境、稅務和財政支持及人才培訓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舉措:高增值產業缺地,就優化工業邨政策;智力技術支持不夠,就興建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制造業中心;工業研發設計投入負擔重,就出臺特別稅務減免政策;人力資源儲備不足,就提供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,等等。  政府工作緊鑼密鼓,各方努力有模有樣,香港已出現成功案例。5月31日,香港商湯科技完成了C+輪6.2億美元融資,再創全球人工智能融資紀錄,並以估值超過45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人工智能企業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一次活動上興奮地表示,商湯科技在短短四年內迅速發展成為“獨角獸”,證明香港有優勢和潛力發展創新科技,並推動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。  黃錦輝認為,制造業是科技革命下技術創新的主戰場。香港已經度過了漫長的“工業真空期”,“再工業化”可以孵育經濟發展的潛力,再造制造業的競爭力,將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未來儲能,讓香港在新的產業競爭中搶占有利地位。  “如果能在中央支持下把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,在配合國家發展戰略、大灣區建設中推進‘再工業化’,香港制造業將迎來新的春天。”他說。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4-Nov-14 09:17am (UTC +8)
栏目列表